
印度军队这些年一直为步枪装备头疼不已配资门户官网,老款的英萨斯步枪用了几十年,问题一大堆,比如在高温或尘土环境里容易卡壳,精度也不稳,士兵们用着总觉得不靠谱。尤其边境形势紧张,部队急需换装更耐用的家伙。
从2018年开始,印度政府就把眼光投向俄罗斯的AK系列,那东西名声在外,耐操又实惠。AK-203就是AK-47的升级版,射程能到600米,每分钟打600发弹,枪身上还能加导轨装瞄准镜啥的,对印度陆军来说,吸引力不小。
印度军方评估过,这枪比本土的英萨斯强多了,能快速填补至少十几万支的缺口。俄罗斯那边也乐意合作,毕竟印度是他们军售大客户,卡拉什尼科夫公司和出口集团都积极参与。
起初双方谈得挺顺,2018年底就敲定框架,决定在印度本土建厂生产,俄罗斯出技术,印度出钱和地。2019年1月,国防部长辛格批了采购计划,总共67万支左右,预算折合58亿美元。2月,三方成立合资企业,叫印俄步枪私人有限公司,工厂选在北方邦阿梅蒂的科尔瓦军械厂。
展开剩余77%那地方设施齐全,方便上手。总理莫迪还亲自去奠基,宣传本土制造减少依赖。俄罗斯工程师过来指导,印度工人学着组装,首批样枪2019年下半年运来测试,在沙漠和山区试射,故障率低得惊人,只有英萨斯的五分之一。军方高层一看,这项目靠谱,打算2020年小批量投产。
谁知2020年疫情一来,全乱套了。供应链断档,俄罗斯零部件运不来,印度本土试着自己做些小部件,结果质量不过关,组装后松动频发。谈判也卡壳了,印度觉得俄罗斯报价太高,每支枪成本超预期,本土生产比直接进口贵20%到25%。
印度军工厂委员会报的价格高,因为人工和材料多花钱,俄罗斯坚持技术转让费和专利费不能少。双方扯皮了好几个月,印度国防部甚至成立委员会审成本,要求俄方解释清楚。印度那边不干,觉得被坑了,就拖着不签细节合同。部队那边等不及,武器缺口越来越大,前线士兵还得用老英萨斯,训练时故障不断,士气受影响。
为了施压,印度启动本土步枪计划,测试特里奇啥的,纸面价低,但实际射击耐用性差,在雨季生锈,精度也跟不上。2020年9月,辛格去莫斯科见绍伊古,敲定些条款,分阶段交付,本土化率逐步提。但价格还是没谈拢,印度想压低技术费,俄罗斯不松口。
结果项目一拖再拖,2021年才有点进展。印度军队急了,边境对峙多,2021年又从美国西格绍尔买了7.2万支SIG-716,那枪精度高,每支10万卢比以上,但数量少,盖不住大部队需求。印度空军也紧急买了7万支AK系列补充。俄罗斯看印度真缺枪,就让步了,放弃每支枪的版税,转而收技术转让费。这样一算,印度省了至少200亿卢比。
2021年11月,国防采办委员会批了合同,12月正式签,价值51亿卢比,总量调成60.1万支。第一批7万支直接从俄罗斯进口,每支约8万卢比,2022年1月交付,主要给空军和精锐部队用。
那些枪在演习中表现稳,士兵说操作简单,适应泥沙环境。合资企业加紧建厂,俄罗斯派团队常驻,教印度工人加工枪管和扳机。2022年,生产线上路,本土化率从5%起步,主要是组装进口件。印度军方测试本土替代,但特里奇在野外不行,只能回头靠俄罗斯。
2023年1月,科尔瓦工厂出首批本土AK-203,几千支,交给陆军试用。前线巡逻用着,耐用性强,能扛住恶劣天气。国防部设审核组,查支出透明,发现进口件费高,俄方说专利必须付。印度调整供应商,本土化到年底达50%,包括电子件和瞄准具。乌克兰战争和支付延误又添堵,卢布结算问题卡了阵子,但俄罗斯还是按合同走。2023年2月,俄方宣布首批完成,2023年10月,运来机器工具,全技术转移。
2024年,节奏快了,每月产上千支。5月,累计交35,000支本土枪,给训练营和边防。那些枪跟SIG-716配着用,补精度短。俄罗斯升级软件,确保加附件兼容。印度推出口,需俄同意。整个合作虽波折,但稳下来,军队装备提了档。
价格扯皮从2020年闹到2021年,印度嫌每支超8万卢比,成立成本委员会,2021年6月审技术费和零件价,开会分析专利,导致延误。印度用本土枪压价,但测试崩。辛格访俄谈降价,没大果。部队短缺,只能靠有限进口。
总的看,这项目从2018谈到2025,七年磨一剑。印度军队缺口从14万降到现在几万,AK-203主力地位稳。俄罗斯技术输出,印度制造升级,双赢表面,实际俄罗斯占优。
印度得吸教训,下次别再闹情绪,早定早好。部队实战需要,拖不起。俄罗斯军售全球,印度单子大,宰就宰,生意经。
发布于:河南省怀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